Search

【食事研】
探討一下「『港式』奶茶」在本地被濫用了嗎?

基本上在香港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食事研】
探討一下「『港式』奶茶」在本地被濫用了嗎?

基本上在香港談及奶茶,很大部分媒體文章報道、包裝和新派茶餐廳都不約而同,就簡單配以「港式」兩個字,像是要為飲品加上形容才能懂。感覺所有人都是遊客身份,不說就真的不知道這杯是「港式」飲品了。其實「港式」是代表什麼?

在香港茶記點奶茶只會叫「奶茶」,這是常識。若要定名就是「絲襪奶茶」(Silk-stocking Milk Tea)形容冲製方式、別名可以叫「西冷紅茶」(Ceylon Black Tea)形容茶葉產地和種類;就如在香港的台式奶茶一樣,會叫正名「珍珠奶茶」(Bubble Tea),亦有簡稱「珍奶」。

那什麼時候會叫「港式奶茶」(Hong Kong-style Milk Tea)呢?當你身處香港以外,或需要使用地域觀念解説時,可以用來區分其他地方的奶茶,強調來自香港的味道、香港風格。另外,亦可以用「港式」表示後來的本土化,例如外來食品加入適合香港人的元素,成為新口味。至於在外地能否貫徹這種味道,就要看看食材和廚房水吧的功力了!

港式茶餐廳,「港式」其實是多餘的,就像說「香港式的香港餐廳」一樣重複。留意茶餐廳起源地就是香港,是當之無愧的代表着「港式」飲食,世界通用,毫無懸念。作為文化熔爐的城市特質,世界各式美食融合本地元素,就成為以多元見稱的地方特色飲食,當中的佼佼者正是「茶餐廳」。

所以不要胡亂加上「港式」二字,這並不代表本土與情懷,更重要是它背後的意義和歷史。要締造和保護地方文化,就由命名方式開始關注,不要人云亦云,這是屬於我城的奶茶。

【食事研】
《奶茶通俗學》全新文化導讀系列,圖文並茂,定期邀請各路朋友,自定題目,與大家探討飲食文化的專題。歡迎討論/分享/合作,如有興趣轉載及投稿,可以inbox留言。

#食事研

#milktealogy #奶茶通俗學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